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医院新闻 > 信息动态
『新年“心”开始』心脏血管外科成功实施科室更名以来首例冠脉搭桥手术
2025-02-22  |   266   |       

2025年1月,兴安盟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正式更名为“心脏血管外科”。1月19日,在吉大二院心脏外科柳克祥教授团队的指导下,科室完成更名以来首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患者老年女性,因活动后反复出现“胸闷、胸痛”入我院心内一科。经心内一科冯源海主任行冠脉造影后显示该患者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病情重,已不适合行支架治疗。经会诊评估后转入心脏血管外科。周智勇副院长高度重视该患者,组织相关科室进行术前多学科讨论,制定手术方案及术后康复的每一个细节。患者于2025年1月19日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顺利,已康复出院。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为兴安盟地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安全的治疗选择,也成为我院心脏血管外科新的起点。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会有更多患者受益于这一手术技术,重拾健康生活的希望。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被誉为心脏外科领域的“金色桥梁”,是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恢复心脏血液供应的关键手段。该手术通过取患者自身的一段健康血管,或人工血管,绕过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段,重新建立血液流通的通道,从而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风险。

一、什么是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通过取患者自身血管(如大隐静脉、桡动脉或乳内动脉),在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远端与主动脉之间建立新的血流通道,绕过病变部位,恢复心肌供血。这一过程如同在心脏上架设“生命之桥”,有效缓解心绞痛、预防心肌梗死,并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适应人群

严重冠心病患者:左主干病变、多支血管狭窄(>50%)、三支血管病变等。

药物或支架治疗无效者:尤其适用于血管弥漫性钙化或复杂病变患者。

二、手术方式的革新:微创与安全并重

传统开胸搭桥术

通过胸骨正中切口进行,适用于复杂多支病变,但创伤较大,恢复期较长。

微创小切口搭桥术

优势:仅需6-8cm切口,经肋间入路,无需切断胸骨,减少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如感染、出血),恢复时间缩短50%以上。

适用人群:高龄、心功能低下、合并肝肾疾病或出血倾向患者。

非体外循环搭桥术(OPCABG)

在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避免体外循环对生理状态的干扰,降低术后脑梗、肾功能损伤等风险,尤其适合急性心肌梗死30天内需紧急手术的患者。

三、术后康复要点

生活管理:严格戒烟限酒,逐步恢复活动,3个月后可重返工作岗位。

饮食控制:低脂、低盐、高纤维饮食,多摄入降脂食物(如鱼类、苹果、燕麦)。

药物依从性: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降脂药,控制血压、血糖。

定期复查:术后1周、1月、3月复查,监测桥血管通畅率及心脏功能。

四、选择搭桥手术的五大理由

疗效持久:10年桥血管通畅率可达90%,显著降低再狭窄风险。

技术成熟:全球每年完成超百万例,安全性高。

个性化方案:根据病变程度选择传统、微创或杂交手术。

医保覆盖:多数地区纳入大病医保,减轻经济负担。

冠状动脉搭桥术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生命的重塑。无论是传统术式还是微创创新,均以患者安全为核心目标。若您或家人正受冠心病困扰,请及时咨询心脏血管外科团队,早诊断、早治疗,让心脏重焕活力!

预约挂号
缴费
检验结果查询
病例复印
金牌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