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2日,在万家团圆的元宵佳节,兴安盟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病房内,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抢救行动悄然展开。30岁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山某,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和多学科协作下,历经两次惊心动魄的抢救,最终转危为安,用生命奇迹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力量。
突发险情:
元宵夜的紧急
2月12日晚19时15分,正当家家户户沉浸在节日的温馨中时,消化内科病房突然传来家属急促的呼救声。患者山某因"间断黑便伴呕血4天"于2月11日晚经急诊收治入院,患者既往有胃穿孔修补术12年,阑尾切除术后13年,全腹CT结果回报:胃窦部结构稍紊乱,收入消化内科后,刘彩云主治医师针对患者的病情诊治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患者家属进行了详细的沟通,给予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动态监测患者血红蛋白情况,予以输注同型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禁食水、抑酸、止血、补液等对症治疗。经前期治疗病情曾一度稳定,但在元宵夜再次突发大量呕血、便血,累计出血量达1000毫升,血压骤降至88/42mmHg,心率飙升至133次/分,面色苍白如纸,濒临休克。还在科室加班的温都苏副主任闻讯立即冲入病房,带领值班医生徐征宇,护士谢冰洁、鄂佳琪展开抢救。
多线作战:
与时间赛跑的生死营救
"立即建立双静脉通道!联系输血科配血!准备床旁胃镜!"温都苏的指令快速而清晰。抢救团队同步启动止血药物输注、扩容补液、维持呼吸道通畅等措施,输血科紧急调配同型红细胞悬液4单位以及病毒灭活冰冻血浆450ml。
与此同时,消化内科联合胃肠外科、介入科专家会诊,床旁胃镜发现患者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正持续喷血,但因出血位置隐蔽、患者反应剧烈,内镜下止血困难。
抢救团队果断采用冰盐水灌胃、药物止血等综合手段暂时稳定病情。
黎明决战:
介入手术打通生命通道
2月13日凌晨4时,患者再次出现活动性出血。介入科陈凯主任、康立副主任医师再次奔赴消化内科,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实施"急诊经导管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术"。
手术室内,康立团队精准定位出血动脉,成功完成栓塞。
清晨8时05分,患者平安返回病房,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此时,窗外晨光微熹,而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已连续奋战近13个小时。
技术护航:
多学科协作铸就生命防线
"这类急危重症的救治,考验的是快速反应和团队协作能力。"温都苏副主任介绍,本次抢救中,消化内科、介入科、胃肠外科、输血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无缝衔接,结合内镜探查、介入栓塞等精准医疗手段,实现了从紧急处置到根治性止血的全程闭环。值得一提的是,医院近年来强化的急危重症MDT(多学科诊疗)机制和介入微创技术储备,在此次抢救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灯火守护者:
用坚守诠释医者初心
当被问及元宵节未能陪伴家人的遗憾时,医护团队淡然一笑:"看到监测仪上的数字稳住了,就是最好的节日礼物。"在这场生命保卫战中,20余名医护人员放弃团圆,彻夜守护。正如患者家属含泪所言:"他们抢回来的不止是一条生命,更是一个家庭的完整。"
2月22日,患者山某已康复出院。这场元宵夜的"生死时速",不仅展现了兴安盟人民医院面对急危重症多学科协作的力量,更见证了医者"性命相托"的永恒承诺。在兴安盟人民医院,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无论节日与否,那盏“无影灯”永远为生命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