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在脑卒中救治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兴安盟人民医院再次跑出创新"加速度"。近日,兴安盟人民医院卒中团队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于先进移动通信技术的移动卒中救治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项目,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科研处处长、互联网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郭秀海教授团队的指导帮扶下,在原有5G移动卒中单元基础上成功应用全国首个车载CTA(CT血管成像)检查系统,通过临床测试正式投入卒中急救。这项突破性技术将卒中诊断精准度与救治效率提升至新高度,标志着我国移动卒中救治体系迈入"精准诊疗"新阶段。
科技赋能:
从"影像筛查"到"血管透视"的跨越
作为卒中急救领域的先行者,兴安盟人民医院早在2020年便率先引进5G卒中救护车,打造"移动卒中单元",实现"上车即入院"的急救模式,将卒中患者从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缩短40%以上。然而,传统移动CT仅能完成头颅平扫,对于需要明确血管病变的危重患者仍需转运至医院进行CTA检查,存在救治时间窗延长、转运风险增加等痛点。
此次创新研发的5G移动卒中单元车载CTA系统,通过高精度CT扫描与智能三维重建技术的融合,可在救护车内完成全脑血管成像。检查数据通过5G专网实时传输至医院指挥中心,多学科专家团队可同步开展远程会诊,精准判定血管闭塞位置、动脉瘤形态等关键信息,在抵达医院前即完成静脉溶栓、提前制定血管介入个性化治疗方案等步骤,救治进一步前移,真正实现"上车即诊断、上车即治疗"的智慧全流程管理。
"车载CTA绝非简单的设备搬运。"卒中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攻克了车载环境CT成像稳定性、5G实时传输延迟、移动状态下造影剂精准注射等多项技术壁垒,使救护车成为集检查、诊断、治疗于一体的移动工作站。"
精准施治:
三大突破重构卒中救治链
对于突发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每延迟1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车载CTA技术的应用将带来三大革命性改变:
精准诊疗前移: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可即时锁定责任血管,为是否实施桥接取栓提供决策依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快速识别动脉瘤形态,避免二次出血风险。
救治效率倍增:将传统模式下需2小时以上的"院前转运+院内检查"流程压缩至患者上车后即可完成,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窗。
降低风险保安全:减少危重患者转运次数,降低转运途中病情恶化风险,特别为偏远地区患者筑起生命防线。
此次实战测试取得的成功,不仅改写了脑血管疾病急救的“时间公式”,更重要的是重构了脑血管疾病急救医疗的“空间维度”。
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研究承担单位和内蒙古自治区脑血管病5G+智慧医疗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兴安盟人民医院正以"5G移动卒中单元"为支点,撬动边疆地区脑血管疾病救治能力的整体跃升。从茫茫草原到城镇社区,搭载智能诊疗系统的救护车将化作流动的"生命之光",通过5G技术串联起涵盖盟、旗县、乡镇、村四级诊疗网络,让"精准诊断"与"黄金时间"在疾驰的车轮上同频共振。我们不仅要跑赢病魔,更要跑出智慧医疗的“兴安速度”。这场始于救护车的技术革新,正在书写脑血管疾病防治体系的新范式,也为移动急救事业标注出崭新的“盟医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