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筛、诊、治、康”综合防治策略,2025年6月16日,由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牵头的“口腔癌筛查日”活动在全国多地同步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早发现、早干预、让公众认识口腔癌”。
为切实提升群众对口腔癌筛查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公众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兴安盟人民医院口腔科于“口腔癌筛查日”当天,在医院门诊大厅开展了口腔癌义诊筛查活动。活动现场,在口腔科主任宋景东的带领下,医护人员为前来咨询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了细致口腔检查,并普及了口腔疾病防治知识及日常保健要点。他们着重强调了关注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倡导大家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做到勤刷牙、不吸烟、少饮酒、多吃蔬菜水果,并定期进行口腔癌筛查,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口腔癌的发生。
为更广泛地宣传口腔癌筛查意义,活动现场医务人员还向过往群众发放了健康宣教资料。同日,口腔科吴昊医生通过医院直播间进行了“口腔癌筛查日”专题科普直播,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科普时间
口腔癌是指发生在口腔的鳞状细胞癌,多发生在40-60岁的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长的趋势。发病部位可能在舌、颊、牙龈、腭部、口底等处,口腔癌在全球统计的36种常见部位癌症中排第16位,约有35.5万例口腔癌及唇癌新发病例,约 17.7万例死亡病例,排第15位,虽然口腔癌治疗中手术、化疗、放疗及修复重建技术有较大进展,但是口腔癌患者总体的5年生存率约为50%,过去三十年,口腔癌的生存率基本没有提高,造成口腔癌预后差及五年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则是患者未能早诊治。口腔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目前认为,吸烟、饮酒、嚼槟榔是明确的口腔癌致癌因素,喜食过烫或刺激性食物会增加患癌风险,而口腔内的残根、残冠、尖锐的牙尖或戴用不合适的假牙也会对口腔黏膜造成慢性刺激。此外,扁平苔藓、白斑被称为癌前病变,有一定的几率会转变为口腔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不良因素之间有协同效应,同时拥有多个不良因素患者的患癌风险会显著增高。
口腔癌应早发现、早治疗
如果癌变已经发生,就要尽可能早的发现和诊治。口腔癌发生后进展迅速,从早期进展到晚期可能仅需3-5个月的时间。所以,要怎么样才能尽可能早的发现口腔癌呢?首先,我们要留意自己身体的变化,出现以下情况时就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1、长期口腔扁平苔藓患者;
2、长期咀嚼槟榔者;
3、长期吸烟,长期饮酒者;
4、口腔溃疡,包块等2周未愈者;
5、颈部包块渐大;
6、上唇或下唇突然麻木;
7、拔牙窝长期不愈合。
医生的检查比自我检查要更加全面细致,能对口腔状况有更专业的判断,能及时发现问题。建议成年人每年进行1次口腔检查,及时去除致癌因素,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发现早期癌症。当然,口腔检查还能发现口腔内的龋病、牙周病等常见问题,对口腔健康有利无害。
兴安盟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电话:0482-8296435 住院部电话:0482-829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