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成长与感悟
作为预防医学学生,其实我们的实习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通过工作场景的锻炼,我会在专业认知、职业责任和团队协作等方面获得深刻感悟。结合为期半年的实习及公共卫生领域特点,我的主要感悟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实践深化理论认知,直面专业复杂性
1. 理论与实践的鸿沟
实习中常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困境,如面对患者询问时因知识掌握不牢而手足无措。这使我深刻意识到:医学知识需扎实掌握且灵活运用,尤其涉及生命安全的领域,容不得丝毫含糊。
2. 疾控工作的精密与严谨
在感染科实习中,相比其他科室,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我以后工作所面临的情景。例如,通过和我的老师一起出门诊学习,我会见到布病患者,乙肝患者等等,我能够学习到这些疾病的传播途径、治疗原则等等,如果这些知识掌握不扎实,差之分毫便会让更多人的健康受到威胁,而这些经验积累让我面对以后工作能够更加从容。
二、公共卫生使命:从个体健康到群体责任
1. 三级预防的实践意义
实习中接触的疾病防控工作(如健康宣教)使我深入理解预防医学的分级理念:
•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如推广疫苗接种、健康教育;
• 二级预防(早诊早治):如社区筛查慢性病;
• 三级预防(康复管理):如慢性病患者随访。
这种分级防控体系凸显了“防大于治”的核心价值。
2. “健康守门人”的角色认同
疾控工作者需协调个人预防(如健康生活方式倡导)与社会预防(如卫生政策制定),在应对突发公卫事件时,团队需快速响应、协作处置。这种经历让我感受到守护公众健康的使命感,强化职业认同。
三、能力成长与自我反思
1. 沟通与协作能力的锤炼
在实习时,需与医护人员、社区居民等多方沟通。例如,开展健康宣教需将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语言,需要与居民沟通,这提升了我的沟通协作能力。
2. 人文关怀的觉醒
预防医学不仅关注疾病本身,更需体察人群的健康需求和社会背景。
四、职业定位与未来方向
实习经历常成为职业选择的转折点:
• 有人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索”,决心深耕公共卫生领域;
• 亦有人反思现行医学教育的不足。
预防医学实习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是连接课堂与社会的桥梁,让我从“观察者”蜕变为“行动者”,在直面疾病防控的真实挑战中,重新定义“医者”的责任——不仅是技术践行者,更是群体健康的策划者与倡导者。正如一名实习生所言:“疾控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瞬间,却编织着无声的防护网,守护千万人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