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食管疝修补,反酸嗳气去无踪
近日,兴安盟人民医院胃肠外科陈振国主任医师带领科室团队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的微创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Laparoscopic Hiatal Hernia Repair)、胃底折叠术(Fundoplication)。此次手术特别邀请到吉林大学第三医院(吉大三院)著名胃肠外科专家李清春教授亲临指导并协助操作。该手术的显著特点是术后患者恢复速度惊人: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第2天开始进流质饮食(如米汤),术后仅3-5天即可顺利康复出院!这标志着我院在食管裂孔疝微创外科领域的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传统开腹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vs腹腔镜下胃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修补术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主要手术方式,传统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在技术路径、疗效和并发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两者的对比分析:
1. 手术入路与创伤
传统开放手术
入路:经胸(左胸后外侧切口)或经腹(上腹正中切口)开放手术。
创伤:切口大(10-20cm),需切断肌肉,创伤大,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慢。
视野:直视下操作,但对深部结构(如膈肌脚)暴露可能受限。
腹腔镜手术
入路:通过腹部4-5个小切口(5-10mm)置入腔镜器械。
创伤:微创,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视野:腹腔镜放大作用提供更清晰的解剖视野,尤其利于精细缝合膈肌脚。
2. 手术效果与复发率
疝修补效果:
两者均能有效还纳疝内容物并缩小食管裂孔,但腹腔镜的精细操作可能更利于精确缝合膈肌脚。
抗反流措施:
均常联合胃底折叠术(如Nissen或Toupet),腹腔镜手术的折叠缝合更精准。
复发率:
传统手术:早期报道复发率约5-15%,与术野暴露和缝合技术相关。
腹腔镜手术:现代研究显示复发率约2-10%,与术者经验密切相关。
Meta分析提示两者长期复发率无显著差异,但腹腔镜术后早期复发可能更少。
本次手术亮点与患者获益:
1. 微创技术优势:
创伤小、恢复快(术后5日内出院)
符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
2. 症状根除效果:
术后即刻解除反酸、嗳气、胃潴留
进食功能恢复正常
3. 团队协作价值:
多专家联合手术确保操作精准性
1、极致微创,“无痕”之美
腹部仅留下几个几乎看不见的小孔疤痕,最大程度保护了腹壁的完整性,避免了辅助切口相关的疼痛、感染、切口疝等风险,极大提升了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和美观度。
2、快速康复,颠覆认知:
术后第1天即下地活动: 得益于极小的创伤和有效的疼痛管理,患者能更早下床,有效预防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卧床并发症。
术后第2天进食流质: 肠道功能恢复迅速,可以更早开始经口营养,加速全身康复。
术后第3-5天内出院: 恢复速度远超传统手术(通常需要7-14天甚至更长),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使患者能更快回归正常生活。
3、团队协作,技术精湛:
手术的成功实施,充分体现了我院陈振国主任医师团队高超的腹腔镜操作技术、对胃食管解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手术要点的精准把握。同时,吉大三院李清春教授的经验指导,也确保了手术的顺利和完美。
科普意义:
本例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成功解决复杂性食管裂孔疝及顽固性反流问题,体现了现代外科技术对功能性胃肠疾病的高效干预能力。
此次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手术的成功开展,是我院胃肠外科功能性胃肠疾病微创技术水平的一次飞跃。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的成功,更是以患者为中心、追求最佳治疗效果和最佳康复体验理念的体现。陈振国主任医师团队将继续致力于引进和应用国内外最先进的微创外科技术,为更多胃肠疾病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微创、更快速康复的优质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