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吖,忍忍就过去了”
“老毛病了,不用看,不用看”
生活中,
我们总能听到这样对疼痛的 “轻视”。
但你知道吗?
疼痛不只是身体的 “警报”,
更是一种需要重视的 “疾病” 本身。

每年 10 月的第三个周一为 “世界镇痛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中低收入地区的疼痛管理、研究与教育!”作为守护大家疼痛健康的守护者,我院麻醉疼痛科想借这个特殊的日子,跟大家好好聊聊:哪些疼痛该警惕?麻醉疼痛科到底能治啥?别再让 “硬扛” 耽误了治疗!

一、先搞懂:疼痛不是 “小毛病”,这些痛绝对不能忍!
很多人把疼痛当作 “身体的小插曲”,却不知道长期或剧烈疼痛会损伤神经、影响睡眠,甚至诱发焦虑、抑郁,还可能掩盖肿瘤、心梗等严重疾病。
突发剧烈头痛:比如像 “被重物砸头”“血管要炸开” 的剧痛,或伴随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肢体麻木,可能是脑出血、脑瘤的信号;
胸痛 + 放射痛:胸口闷痛、压榨痛,还往肩膀、后背、下颌放射,哪怕只持续几分钟,也要警惕心绞痛、心梗(尤其中老年人、三高人群);
腹痛拒按:肚子痛到不敢碰,伴随发烧、呕吐、停止排便排气,可能是阑尾炎、胆囊炎、肠梗阻,拖延可能引发穿孔、感染;
腰腿疼痛 + 下肢麻木无力:腰痛连带着腿麻、走路 “踩棉花”,甚至大小便失禁,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严重会导致瘫痪;
带状疱疹后疼痛:长过带状疱疹的人要注意,疱疹消了但皮肤还持续刺痛、灼痛,超过 1 个月就是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越拖越难治;
不明原因的慢性痛:疼痛持续 3 个月以上(比如关节痛、头痛、盆腔痛),查遍内科、骨科没找到原因,别再 “硬熬”,这正是疼痛科的诊疗范围!
二、麻醉疼痛科 “能治啥”?别再以为它只 “开止痛药”!
很多人误以为 “只是开止痛药的科室”,其实这是大大的误解!麻醉疼痛科针对的是治疗“各种难治性、不明原因的疼痛”的科室,尤其擅长用微创技术解决 “吃药不管用、手术不好做” 的疼痛问题,主要覆盖 4 大类:
以下这 6 种疼痛,出现即就医,千万别拖延:

三、科学区分疼痛:从 “级别” 到 “类型”,看懂身体的信号

想判断疼痛是否需要就医,先学会 “给疼痛分类”,从 “程度” 和 “性质” 两方面,就能初步掌握身体的 “求救信号”:
1. 疼痛分 10 分:超过这个数,必须看医生!
医学上常用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给疼痛分级,从 0 到 10 级,对应不同感受:
0 分:无痛(正常状态);
1-3 分:轻度疼痛(比如蚊虫叮咬、轻微头痛,不影响睡眠,能正常活动);
4-6 分:中度疼痛(比如牙痛、扭伤,影响睡眠,需要吃止痛药缓解);
7-10 分:重度疼痛(比如分娩痛、心梗痛、癌痛,完全无法入睡,甚至无法站立,必须立即就医)。
划重点:只要疼痛达到 4 分以上,或持续超过 1 周,就别再 “忍”,及时到疼痛科评估!
2. 疼痛分 “类型”:不同痛感,提示不同问题
除了程度,疼痛的 “感觉” 也能帮我们判断原因:
刺痛 / 电击痛:像 “被针扎”“触电”,多是神经受刺激(比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胀痛 / 酸痛:比如头痛、腰背痛,多是肌肉紧张、血管扩张或器官充血(比如颈椎病、腰肌劳损);
灼痛 / 热痛:像 “被火烧”“皮肤发烫”,可能是神经损伤(比如糖尿病神经痛、外伤后感染);
绞痛:一阵一阵的 “拧着痛”,多是内脏痉挛(比如胃痛、胆结石痛、输尿管结石痛);
钝痛:隐隐作痛、位置模糊,可能是深部组织或内脏问题(比如肿瘤早期痛、肝脾不适)。
四、最后提醒:别让 “忍” 变成 “不可逆的伤害”
疼痛是身体发出的 “紧急信号”,不是 “考验耐力” 的标准。
很多人因为 “怕麻烦”“觉得不是大病”,把轻度疼痛拖成慢性痛,把急性痛拖成难治性痛 ,比如腰椎间盘突出拖到神经坏死,带状疱疹痛拖到 “不敢穿衣服”,最终影响生活质量,甚至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如果此刻的你,正被反复疼痛困扰:痛到睡不好、吃不下;吃了止痛药没效果,或担心药物副作用;看了多个科室,仍找不到疼痛原因,可以到线下正规医疗机构疼痛科就诊。
消除疼痛,不是 “奢望” 而是 “权利”。
这个世界镇痛日,
愿每个人都能摆脱疼痛困扰,
拥有轻松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