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与死亡的边缘,每一秒都惊心动魄。近日,一场围绕一名40岁暴发性肝脓肿、脓毒性休克、多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保卫战,在我院惊心上演。面对常规治疗已无法扭转的绝境,我院急诊重症团队果断决策,携手顶尖外援,成功实施了全盟首例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技术,将一位年轻生命从死神手中奋力夺回。
一场跨越两地的生命接力,谱写重症医学新篇章
感染科病房内一名年仅40岁的男性患者,因“寒战、发热”入院,病情在短短半日内如急转直下!寒战、高热、呼吸窘迫、意识模糊、休克……一系列致命的信号接连爆发。监护仪上,呼吸频率40次/分,血压85/46mmHg,心室率162次/分,血氧饱和度一路暴跌至80%!血培养仪刺耳的报警声,提示着“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存在,一场凶险无比的脓毒症风暴正在席卷他的身体。
生命垂危:与死神赛跑的急诊EICU突击
“感染科急会诊,患者生命垂危!”电话就是命令!急诊EICU副主任医师任志其接到求助后,如同一位奔赴前线的战士,携带抢救设备火速赶往。评估现场,触目惊心:患者生命体征极不稳定,死亡率极高!任志其副主任医师立即向科主任王艳霞汇报,并当机立断:“立即转入急诊EICU!”
抢救的大门在急诊EICU重重开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高级生命支持,颈内深静脉穿刺置管,外周动脉穿刺置管,血液净化用穿刺置管术……抢救措施争分夺秒地展开。复查结果令人心惊:感染指标爆表,肝、肾、心、凝血系统全线告急,腹部超声指向了“肝脓肿”这个可能的感染策源地。结合所有证据,诊断已然明朗:高毒力肺炎克雷伯杆菌所致的肝脓肿,引发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并导致了急性重症ARDS(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脓毒性脑病、脓毒性心肌病、急性肝功能异常、急性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死神,已清晰地露出了獠牙。
急诊EICU团队在王艳霞主任的指挥下,打出了一套强大的生命支持“组合拳”:美罗培南强力抗感染、氢化可的松抗炎、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联合维持摇摇欲坠的循环、输注血制品稳定凝血系统、人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血液净化(HP+CVVH)清除体内肆虐的炎性介质……每一项治疗都在与死神掰手腕。
上报与联动:全院之力,托举生命
患者病情极重,消息迅速上报。医院党委书记吴喜、副院长周智勇高度重视,立即指示:“调动一切力量,全力以赴救治!”一场全院范围的生死营救就此展开。医务部迅速协调,组织了全院多学科MDT会诊,并火线联系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进行远程会诊,汇聚国内顶级智慧为生命护航。
经过全力以赴的救治,患者的循环一度出现好转迹象,血管活性药物得以缓慢下调。然而,呼吸的难关却始终难以逾越。呼吸机参数不断攀升,氧合指数却始终低于100mmHg的死亡线(正常>400mmHg)。任志其副主任医师敏锐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考虑患者重症ARDS合并肺部大量渗出,肺部血行播散,细菌破坏血管,立即联系呼吸内科王庆奎主任、胸外科徐晓宇副主任医师。纤维支气管镜深入探查,揭示了更残酷的真相:肺部严重出血,左主支气管内已被大量血凝块堵塞!尽管经过紧急清理,氧合略有改善,但高毒力细菌对血管的破坏力惊人,患者全身情况仍在持续恶化。
绝境中的曙光:首例VV-ECMO,架起生命之桥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患者命悬一线,随时可能因心脏骤停而逝去。急诊EICU主任王艳霞组织科室紧急讨论,面对“难治性低氧血症”这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唯一的生路只剩下——体外膜肺氧合(VV-ECMO)。这一决定迅速得到吴喜书记、周智勇副院长的全力支持。
ECMO,俗称“人工心肺”,能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让不堪重负的肺和心脏获得宝贵的休息时间。但此项技术难度高、风险大,在我盟尚属空白。周智勇副院长迅速与在ECMO领域经验丰富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取得联系。
生命接力:跨越省际的ECMO火速驰援
这是一场与死神的竞速。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ECMO团队在接到求助后,毫不犹豫,携带设备火速驰援。在我院急诊EICU,两家医院的精英团队密切配合,穿刺、置管、装机、运行……所有操作一气呵成。
当VV-ECMO成功运转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只见暗红色的静脉血从患者体内引出,经过膜肺的氧合,瞬间变为充满生机的鲜红色血液,再源源不断地输回体内。监护仪上,那曾经令人绝望的血氧饱和度数值,开始缓缓上升,最终稳定在98%!同时,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也随之明显好转。
这一刻,ECMO为患者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也为后续治疗赢得了最宝贵的窗口期。
浴火重生:技术飞跃铸就生命奇迹
目前,这位历经劫难的患者已转至吉林大学第二医院ICU继续治疗。好消息不断传来:其肺部病变已明显吸收,循环稳定,各器官功能显著恢复,VV-ECMO已成功下机。他正一步步挣脱死神的束缚,走向重生。
【 ECMO科普】
体外膜肺氧合(ECMO),被誉为重症监护领域的“终极武器”。它的核心是一个“人工肺”(膜肺)和一个“人工心脏”(血泵)。工作时,它将患者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在血泵的推动下流经膜肺,在这里,血液像在健康的肺里一样,排出二氧化碳,携带新鲜氧气,然后再由泵将富氧的血液输回患者动脉或静脉系统。
对于像本例患者这样,肺部功能严重衰竭,即使使用最高参数的呼吸机也无法维持氧合时,VV-ECMO可以完全或部分替代肺功能,让病肺“休息”并得到修复的机会,为治疗原发病争取时间。它代表的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家医院、一个地区对于最危重患者的综合救治能力和不放弃任何一线生机的决心。
此次成功救治,是我院乃至我盟在危重症救治领域的一次历史性突破。它充分彰显了我院面对极端危重病情时,快速响应的应急能力、精准的决策水平、全院上下协同作战的凝聚力,以及敢于挑战技术空白、开放合作寻求支援的魄力。从急诊EICU的救治,到全院MDT会诊的智慧汇聚,再到跨地区ECMO团队的鼎力相助,每一个环节都紧密扣合,最终共同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例首战告捷的ECMO技术,标志着我院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实现了飞跃式提升,必将为更多危重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