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医院新闻 > 信息动态
『技术赋能,精准跃升』吉大三院赵野教授引领我院皮肤镜技术进入标准化新时代
2025-11-20  |   20   |       

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赵野教授为期近三个月的深度技术指导下,我院皮肤科的皮肤镜技术完成了一次从“经验化”到“标准化”、从“辅助工具”到“诊断利器”的深刻变革。

一、诊断思维的范式转移

赵教授的技术支援始于诊断思维的革新。他通过“皮肤镜诊断决策树”工作坊,系统传授了如何将无序的视觉信息转化为有序的逻辑分析过程。他强调,精准诊断依赖于对颜色(棕、蓝、灰、红)、形态(网格、枝状、叶状)和结构(孔洞、螨虫洞、蓝白幕)这三大要素的协同分析。例如,在讲授黑色素瘤的鉴别时,他不仅展示了经典的“ABCD法则”在皮肤镜下的体现,更深入剖析了“不典型色素网络”、“退行性结构”等细微特征的综合判断方法,使医生们理解了“为什么”而不仅仅是“是什么”。


二、实操技能的精细化雕琢


在实战环节,赵教授将门诊变成了移动的课堂。他针对不同类型的皮损,进行了沉浸式教学:


· 针对色素性皮损,重点训练对色素痣的良性模式与黑色素瘤早期不典型特征的区分;

· 针对非色素性皮损,深入讲解基底细胞癌的树状血管、蓝灰色卵圆形巢,以及日光性角化病的“草莓样”模式等标志性特征;

· 针对炎症与感染性疾病,则引导医生识别银屑病的均匀分布点状血管、扁平苔藓的Wickham纹以及疥疮的隧道末端“三角翼”征。

  每一次操作,他都亲自校正医生的持镜手法、压力轻重和扫描顺序,确保获取最优化、无遗漏的影像数据。


三、标准化体系(SOP)的全面建立

技术落地的保障在于标准化。赵教授帮助科室构建了一套覆盖全流程的SOP:


1. 术前准备标准化:明确了不同皮损类型耦合剂的选用原则。

2. 设备操作标准化:统一了偏振光与非偏振光模式下的焦距、光线强度参数。

3. 扫描路径标准化:规定了“先整体、后局部,由中心向周边”的系统性扫描法则,避免特征遗漏。

4. 报告书写规范化:引入了结构化的报告模板,要求详细描述镜下所见、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最终印象,使报告兼具科学性与法律效力。

这一系列举措,推动我科皮肤镜技术实现了从零散应用到体系化运作的质的飞跃,使其真正成为临床决策中不可或缺的可靠工具,为皮肤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预约挂号
缴费
检验结果查询
病例复印
金牌护士